老年人痴呆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患大脑器质性病变或持续代谢性损害而出现的感知、记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严重衰退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记忆力衰失和智能减退较为突出。记忆力障碍明显,思维迟缓、粘滞僵化,情绪不易控制,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由偶发遗忘发展至经常遗忘。在记忆缺损同时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不知时间,外出迷路,严重时甚至不认识亲人,联想困难。理解力减退,判断力差,严重时对周围事物全然不能领会。有人格行为改变,常进行无效劳动及无目的性劳动。晚期常伴有失语、失认、失用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中医学对本病的描述散见于呆症、健忘、郁症、癫症、狂症等范畴,其原因最常见的是脾肾两虚、痰湿阻窍、瘀血内阻及肝气郁结。临床上,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结合老年病特点,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疗效肯定。某,女,81岁,患痴呆症4年。初诊症见:表情呆板,神疲乏力,言语不清,声音微小,目不识人,纳少,步履迟缓不稳,嗜睡,自汗,大便难,小便失禁。近记忆力消失,不能正确计算数字,阅读书写能力丧失。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此乃年迈体弱,肾气已衰,加上久病伤脾精血俱亏,致脑髓空虚,神明失养而发痴呆。治以脾肾双补,益气养血。处方:当归10g,太子参30g,肉苁蓉30g,杞果20g,鸡内金10g,枳壳10g,黑芝麻30g,淫羊藿18g,菟丝子30g,五味子9g,补骨脂20g,生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药15剂,神疲乏力减轻,上方加赤芍10g,桃仁、红花各10g。又服20剂,症状明显好转。之后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半年,语言清楚,诸症好转,能认出亲属,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某,男,82岁,患痴呆症3年。初诊时意识不清,表情痴呆,喉间时有痰声,口吐粘涎,多痰,嗜睡,纳呆,腹胀满,二便失禁。远、近记忆力均丧失,不能正确查数及计算数字,阅读、书写能力丧失,舌质淡红,苔白厚而腻,舌根部微黄,脉细滑。此因年老体弱,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滋生痰湿,上蒙清窍。治当健脾祛湿,涤痰开窍,佐以活血。方予二陈汤加减:陈皮15g,清半夏10g,云茯苓10g,石菖蒲10g,竹茹10g,丹参30g,菊花10g,鸡内金15g,浙贝10g,刺五加15g,益智仁15g,生杜仲20g。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剂,意识转清楚,能认识亲友,纳食略增,二便失禁好转,但时有呃逆,头痛时剧,舌质淡红,苔白黄微腻,脉滑数。证系痰湿郁久化热,挟肝气上冲所致。治宜祛痰化湿为主,酌加清热平肝之品。处方:竹茹15g,半夏10g,云苓10g,枳壳10g,石菖蒲10g,生龙牡各15g,丹参20g,川贝10g,益智仁15g,白术12g,旋复花(布包)9g,钩藤30g。继服20剂诸症明显好转,头痛、吐涎、喉中痰鸣均消失,纳食增加,二便可自控,远、近记忆恢复,可辨识他人,能正确数30以内之数,计算40以内加减法,可阅读报纸,书写简单文字老年人痴呆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长期以来均采用了多种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西药,但治疗时间短者及久病患者效果尤为不佳。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经验非常重要。上述为在临床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例案均为高龄老人,以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不容否认的是,临证必须要求病人家属配合,坚持长期服药,并配合进行精神和肢体功能锻炼,尽量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华泰优配-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配资好评配资门户-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