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知秋只见过褚韶华两面,就果断给了她闻氏大药房一成的原始股份,外加双倍薪水。 这个决定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在开玩笑。 但事实证明,这可能是闻知秋一生中最精明的一笔投资,他看中的不是褚韶华当时有多成功,而是她骨子里那种乱世中最稀缺的两样宝藏:打不垮的骨气和聪明到极点的头脑。
第一次见面时,褚韶华正躺在路边,像个无家可归的乞丐。 闻知秋路过时随手扔了几个铜板,没想到片刻后,这个“乞丐”竟然找上门来,把铜板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他。 “我不是要饭的”,这个举动让闻知秋愣住了。 后来在闻氏大药房门口再次相遇,他端出一盘点心给她,再次被拒绝。 那时多少人为了口饭吃什么都肯干,但褚韶华哪怕饿着肚子也不接受施舍。 这种骨气,在当时的上海滩已经很少见了。
闻知秋自己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他深知在商场上,能力可以培养,但一个人的品格和骨气是学不来的。 他当时正在壮大闻氏大药房,最需要的就是靠谱的合伙人,而不是只会点头哈腰的员工。
第二次见面,闻知秋差点没认出褚韶华。 之前那个街头落魄的女子,此刻已经成了商场里光鲜亮丽的柜姐,正滔滔不绝地向顾客推销钢笔。 闻知秋根本不需要钢笔,却被她说得“不买一支都不好意思”。 褚韶华明明认出了他,却装作不认识,全身心投入销售角色。
闻知秋立刻嗅到了商机。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深知这种应变能力和销售天赋有多珍贵。 他还注意到褚韶华身上有浓重的中药味,尽管几次试探都被否认,但他断定她一定有中药背景,这对药房生意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才。
闻知秋当即决定挖褚韶华过来,甚至开出了旁人看来离谱的条件:一成干股加上双倍薪水。 他看中的不是她的当下,而是她的未来。 在乱世中,学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骨气和智慧才是无价之宝。
褚韶华确实没让他失望。 她一到闻氏大药房就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头脑。 面对田氏药号的恶意诉讼和索赔40万大洋的天价官司,她与闻知秋联手应对。 当所有人都认为闻氏必败无疑时,他们却策反了对方的关键证人,最后居然请来了克劳迪教授本人为产品站台,让田氏药号“先赢后输,惨遭绝杀”。
褚韶华最厉害的是她“借势”的智慧。 她懂得如何借助外力却不丧失自主性。 当她凭借紫菀生意成功后,守元药庄的夏老板提出收购她的药铺、邀她做经理,但她毫不犹豫地回绝:“当夏元的手下有什么意思? 要当,就当夏元本人。 ”
这种独立性和洞察力在商业合作中尤为珍贵。 闻知秋和褚韶华的合作展现了极强的互补性:褚韶华有冲劲、懂细节,擅长打理药房日常;闻知秋脑子活、会布局,尤其擅长跟人打交道。 这种黄金组合很快就让闻氏大药房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然而闻知秋的投资也并非全然无私。 他帮褚韶华,本质上是看中她的能力能为自己所用。 两人一起做药材生意,闻知秋追求的是赚更多钱、扩更大的地盘;而褚韶华后来在国难当头时,宁愿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把药材捐给需要的人。 这种价值观差异为日后的分歧埋下了伏笔。
甚至在感情上,闻知秋对褚韶华的“喜欢”也藏着算计。 他确实追过褚韶华,可这份喜欢里,更多的是欣赏她的“价值”,觉得褚韶华能帮自己实现野心。 这种复杂的关系让他们的合作既高效又脆弱。
褚韶华在商场上的胆识更是让人惊叹。 为了拓展业务,她不得不与一位对她图谋不轨的局长周旋。 当对方提出要她做八姨太的无理要求时,她坦然告知自己已在酒中放入含有剧毒的耳环。 局长顿时腹痛难忍,却反而对褚韶华产生了敬畏之心,最终答应了业务合作。
这种“以命相搏”的狠劲,连闻知秋都自叹弗如。 他曾经劝褚韶华:“我们是做生意的,没必要和别人拼命。 ”但褚韶华的回答让他无言以对:“敌强我弱,只能以命相搏。 ”
或许正是这种不畏强权、敢于冒险的精神,让闻知秋在只见两面的情况下就敢下如此重的赌注。 在当时的上海滩,能找到既有商业头脑又有胆识魄力的合伙人,比淘到黄金还难。
褚韶华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她不仅帮助闻氏大药房渡过一次次危机,还将自己的销售天赋和中草药知识完美结合,开发出畅销产品东方补脑丸,很快占据了半壁市场。
即便面对田大少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包括利用印刷厂失误发起的40万大洋巨额索赔诉讼,褚韶华也从未退缩。 她和闻知秋一起见招拆招,甚至利用对方的反间计将计就计,最终总能化险为夷。
褚韶华的借势智慧从来不是单方面索取。 她每次借势都遵循互惠原则,不是单纯索取,而是力求双赢。 当她借助程辉的帮助成功入职心仪公司时,她也以自己的才能回馈了公司。 这种有借有还的智慧,让她的人脉资源越来越广。
闻知秋的两面之缘与一成股份,看似冲动的决定背后,是精明的商业算计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乱世中,他赌的是褚韶华那种打不垮的骨气和用不完的智慧,这两样宝藏比任何资金和资源都更加珍贵。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华泰优配-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配资好评配资门户-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